一、情况简述
项目名称:重庆市西彭组团A标准分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规划编制单位:重庆市西彭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规划概况:重庆市西彭组团A标准分区总规划面积829.97hm2,分为启步区、拓展区、沿江片区。规划范围东以规划44m城市主干道为界,南以长江西彭段为界,西以外环高速公路为界,北以西庆路道路中心线为界。
2005年完成了A标准分区启步区及拓展区的规划环评;2006年完成了A标准分区沿江片区的规划环评。
二、规划编制跟踪评价
A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最早于2004年编制,后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4年经过三次局部修改。根据重庆市西彭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提供的西彭组团A标准分区最新控规,规划区东以规划44m城市主干道为界,南以长江西彭段为界,西以外环高速公路为界,北以西庆路道路中心线为界,总规划面积891.09 hm2,规划以工业、居住、仓储用地为主,主要布置铝精深加工、汽摩零部件、装备制造、金属交易市场及仓储物流产业。2005年规划区开发建设至今,工业用地利用率已达92.79%、仓储用地利用率达19.33%、居住用地开发利用率达13.79%。
三、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1)废气
本次评价6个现状监测点位涵盖了规划区上下风向及周边典型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监测因子SO2、NO2、PM1024小时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二甲苯、H2S、HCl、Cr6+小时监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关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非甲烷总烃小时浓度值满足河北省地方标准《环境空气质量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中标注限值要求。
目前A标准分区绝大部分企业均已建成入驻,通过对规划区周边敏感点上一轮规划环评阶段SO2预测值与本次跟踪评价现状监测结果对比,同时结合本次规划环评NO2、PM10现状监测结果可见,规划区的建设对规划区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程度较上一轮规划环评的预测影响程度小,且均满足二类环境功能区标准值的要求。
(2)废水
根据长江黄磏断面和铜罐驿镇马脑壳石粉厂附近长江段面近年来的监测结果可见,长江黄磏断面与铜罐驿镇马脑壳石粉厂附近长江段面近年COD、BOD5、NH3-N、TP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其中COD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至2016年各断面均满足Ⅱ类标准要求;BOD5呈下降趋势,至2016年均满足Ⅱ类标准要求;长江黄磏断面NH3-N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至2016年满足Ⅱ类标准要求,铜罐驿镇断面NH3-N呈上升趋势,至2016年出现超标情况;TP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至2016年黄磏断面和铜罐驿镇断面均出现略微超标情况。
根据《重庆市西彭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环评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西彭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营运后的污染物削减情况均进行了核算,分析待西彭镇污水处理厂和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后,污水排入桥头河中的COD将消减2208.25t/a,COD浓度将降为12.47mg/L,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西彭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桥头河经约1~2km汇入长江后,由于长江流量较大,而污水厂污水量较小,废水进入长江后能迅速得到稀释,对长江水质的影响很小。
由于目前规划区工业企业已基本建成,结合本次跟踪评价2012年~2016年长江黄磏断面和铜罐驿镇马脑壳石粉厂附近长江段断面监测数据,反映规划区内在目前的排水情况下,规划区排水对长江水质影响较小。
(3)地下水
上一轮规划环评阶段未进行地下水监测和评价,本次评价为了查明规划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可见,D1和D2总硬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限值要求;同时D1~D5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均不同程度超标,主要由于原供人蓄饮用,现区域地下水现为废弃水井,无人清洗造成。除此之外,其余各监测因子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要求。
(4)固体废物
①固废综合利用途径
铝材边角料、废铝屑、除尘灰、不合格品、废包装材料等分类收集后企业内部回收综合利用或外卖给物资回收公司;炉渣出售给建材厂家回收利用。
②固体废物处理设施
生化池污泥与分类收集后的生活垃圾一起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西彭镇垃圾中转站,经垃圾中转站压缩后最终运至重庆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处置。西彭垃圾转运站位于西彭镇偃塘湾,采用垂直压缩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达40t/d。建成至今运营正常。
产生一般固废的工业企业设置一般固废暂存场所,暂存处所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相关要求。
产生危废的工业企业设置危险废物暂存场所,暂存场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相关要求。
规划区开发建设至今,目前规划区各类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区生活垃圾均得到了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小。
(5)噪声
对照上一轮规划环评的预测结果,结合区域发展现状、功能布局及现状监测结果,规划区主要噪声源有工业企业噪声、公路(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等。目前A标准分区绝大部分企业均已建成入驻,区内交通设施日趋完善,已基本形成网格状交通网络。根据本次跟踪评价现状监测结果可见,规划区的建设对规划区区域内及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规划区内及周边敏感点各声功能区均能满足相应声功能质量标准要求。
(6)土壤
根据土壤监测点的现状监测结果,规划区及周边土壤均为红壤,呈暗红褐色或红色,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7)生态环境
①土地利用
规划实施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为永久性占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农林业损失。由于规划范围内无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主要占用坡耕地、旱地、林草地、住宅用地。在这些土地利用类型减少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业仓储用地、城市绿化用地面积,从土地生产效率方面来看,单位土地面积的直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部分的利用价值得到提高,对地方经济起到积极的有利影响。
②植被覆盖
规划区建成区植被以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在公路及铁路两侧、江河两岸建设了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目前规划区绿地面积约15hm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规划区开发建设对植被的不利影响。
③物种组成
规划区建成区绿化主要选择容易种植且能逐渐实现种群自我更新的乡土物种,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安全性,使规划区植被成为所在区域植被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种源地,并为区域植被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景观结构
规划区开发建设使得原有地貌被人工建筑代替,景观发生显著变化,工业仓储用地成为优势景观,景观斑块数目增多,地块出现破碎化,逐渐由原来的农村生态系统变成城市生态系统。
⑤水土流失
规划区已基本建成,建成区水土流失轻微。
四、环境管理跟踪评价
西彭工业园区自建立园区以来非常重视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园区管委会及九龙坡区环保局对区内的污染物排放、污染控制措施运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并落实了上一轮规划环评阶段拟定的环境管理相关计划,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构建了以环保局为核心、各部门分工明确的环境管理体系。
2010年,管委会制定了《重庆市西彭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项目入驻环保准入手册》。园区管委会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落实准入条件,从环境保护角度规范了投资导向。
目前A标准分区内已有6家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收,均为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计划企业,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100%。
2012年,重庆市西彭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规划》、《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制定了《西彭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范规章制度》,并按上一轮规划环评提出的管理要求实施了风险事故状态下的污染防治应急演练。
五、总体结论
重庆西彭组团A标准分区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区已基本建成,仓储和居住区均处于开发建设阶段。规划区各功能区的布局与总体规划基本相符,已形成了以铝业精深加工、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加工、装备制造、仓储物流业等产业的全市领先产业集群。
目前规划区区域环境质量较好,没有因规划实施而恶化。在后续发展中,只要西彭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认真落实后续规划发展的建议,严把项目引入及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强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则规划区的产业定位、选址、规模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及主要事项
征求意见范围:受本规划直接、间接影响的公众,首先包括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的村民等;其他为关心本规划实施和环境保护的有关专业专家、相关主管部门等。征求意见主要事项:
(1)对规划实施的态度;
(2)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3)对规划实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和要求,包括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保护措施等。
七、联系方式
规划编制单位:重庆市西彭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人:高佳圆
电话:023-65822627
E-mail:gaojiayu_an@126.com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江工
电话:023-68089330
传真:023-68645011
E-mail:124995986@qq.com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如想进一步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可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向规划编制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索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和其他相关补充信息。时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重庆市西彭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五日